张维为, 复旦之光还是复旦之耻?
张维为是复旦之光还是复旦之耻,这事儿争议不小。
你要是问笔者,笔者觉得是复旦之光。
张维为和中国研究院的存在折射出了百年复旦的耀眼的光辉,简称张维为,复旦之光。
笔者有三个理由:
01任用人才不拘一格
张维为海外任职的学校,在当地相当于一所成人职校。
这样的履历,一般国内的高校是看不上的,但是复旦任用人才不看履历看能力,慧眼识人,对张维为破格录用。
图源:网络,张维为海外任教的学校
详见《张维为公布学历具体信息,疑似回应“野鸡学校”质疑》
复旦通过不拘一格任用张维为,给所有年轻的教育从业者以希望,即使是无锡职校的老师,只要有张维为的能力,也可以去复旦应聘,当特聘教授,做院长。
02摒弃意识形态之争
张维为的中国研究院,有个他的创业伙伴,观察者网的老板李世默。
李世默的身份很特殊,当上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主任那会儿,他还是美国国籍呢,而且他的成为资本最早就是美国人发起成立的。
详见《张维为幕后的男人,多面李世默之可疑的创始人(下)》
请问,其它哪个学校有这样的例子?
这充分证明了复旦在国际大都市上海的优势,在当前的环境下,敢于摒弃意识形态的争论,吸纳优秀的外国人一起为中国话语的崛起而奋斗。
要笔者说,如果美国的卢比奥有一天能放下执念,到张维为的中国研究院做个研究员也未尝不可,他这个研究院和海外有联系的人才多。
图源:网络
03积极创新市场融合
国内的一些其它院校,虽然在和资本,产业融合上也有不少探索,整体上离市场还比较远。
但能做到张维为的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这样的,凤毛麟角。
复旦大学给张维为和李世默的观察者网提供如此方便,能让观察者网的大部分管理人员都在研究院任职。
详见《张维为究竟和观察者网是什么关系?》
观察者网又积极行动,在网络上包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各位教授。
这简直可以称的上现代大学和市场融合的典范,是其它高校争相模范的榜样。
图源:网络,张维为参与创建了观察者网
说了以上三个理由,张维为的拥趸们应该对笔者改观不少吧。